華菱湘鋼加緊推進智能制造
前不久,華菱湘鋼就啟動新一輪三項制度改革展開調研。根據華菱集團總部設定的目標,2018年,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年產鋼1000噸的水平。在調研中許多單位表示,要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大力推進智能制造。
“崗位精簡,人員優(yōu)化,是湘鋼智能制造的近期目標之一,此外還包括提升產品品質,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湘鋼智能制造推進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中期目標要打造示范性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和智能制造車間;長期目標是為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定制要求,確保企業(yè)的持續(xù)競爭力,實現長遠發(fā)展。
搶占時代制高點
今年3月,湘鋼正式啟動智能制造,成立專門委員會,出臺實施方案,設立推進機構,著手構建智能制造體系的總體架構。在成功建設示范項目后,逐步推廣應用,實現智能制造、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
湘鋼總經理曹志強表示,這一輪鋼鐵企業(yè)間的激烈競爭,哪些能夠最終成為強者,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能否通過“兩化”融合,實現智能制造,從而在中國鋼鐵新的發(fā)展階段搶占制高點,構筑新一代領先的核心競爭力。誰意識得早,并且建立了先發(fā)優(yōu)勢,誰就擁有戰(zhàn)略主動。
應當說,湘鋼對先發(fā)優(yōu)勢這一點最有切身體會。本世紀初,湘鋼在行業(yè)中較早實施企業(yè)資源計劃(ERP),信息化促進建立了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也為如今的智能制造奠定了深厚基礎。
湘鋼出臺的智能制造工作推進方案顯示,計劃要用三年時間,到2018年實現運營成本降低20%,新產品研發(fā)周期縮短20%,生產效率提高20%,產品不良率降低10%,能源效率提高5%;通過基礎自動化改造及集成,實現低增值、純值守、環(huán)境惡劣的崗位替換,精簡比例達到20%。
湘鋼根據設備層、控制層、管理層、企業(yè)層、網絡層的架構模型,結合自身實際,建構智能制造的系統(tǒng)架構,按照項目制形式推進。智能制造對湘鋼來說,并不意味著另起爐灶、建設全新的智能生產線,而是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改變,完善提升,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最終構建全系統(tǒng)的智能化,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
湘鋼智能制造五層架構,從控制層來看,4個軋鋼廠具備很好的基礎,但必須進行程序優(yōu)化和軟件升級,提高局部控制系統(tǒng)的能力。管理層的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MES),幾條生產線均已具備,但條塊區(qū)域性比較強,必須破除障礙環(huán)節(jié),實現整體貫通。企業(yè)層的企業(yè)資源計劃(ERP),處于行業(yè)先進水平,如今,對一些子系統(tǒng)加以優(yōu)化是當務之急。
智能制造必須是開放式的互聯互通,實現與外部市場和客戶的對接與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這一點上,湘鋼擁有初步實踐。幾年前,湘鋼與一重要合作伙伴建立了供應鏈協同系統(tǒng),客戶能夠詳細掌握在華菱湘鋼訂購船用鋼板的制造進程,華菱湘鋼也能及時了解用戶的最新乃至潛在需求,雙方形成水乳交融的合作關系。
智能制造,市場倒逼
只有在自動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談智能化,智能化是自動化的高級階段。2016年,湘鋼的智能制造處于起步和打基礎階段,推進重點放在提高基礎自動化水平,實施一些點上的“短平快”項目,核心目標是快速創(chuàng)效,改善企業(yè)運營狀況。在有條件的主控室、水站、高低壓變電所、空壓站、加壓站、油庫、除塵站等,以自動化實現無人值守。寬厚板廠水站的智能化改造,人員精簡一半左右,還使每噸材的電能消耗下降了將近3個千瓦時。
截至10月下旬,湘鋼的四批已經完成或者正在實施的智能制造項目總計達到61個,投入資金3630萬元,年可創(chuàng)效4882萬元。年底有望確定第五批項目,預計全年總投資將超過5000萬元。
2017年,湘鋼將重點推進智能生產線和智能車間建設。選定一條摩根高線軋機和一條寬厚板軋機作為試點,從坯料準備、裝爐,到加熱爐控制、軋制過程,再到軋后精整以及成品庫房管理,全部實現智能化,把客戶需求準確體現在產品制造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到2018年,要做成若干個示范性智能生產線和智能車間。
湘鋼的智能制造其實是由市場倒逼而催生出來的。鋼鐵產品從大批量工業(yè)化生產,逐漸過渡到小批量柔性生產,就湘鋼的寬厚板生產而言,現在更多是一對一的定制化生產,既有的生產組織模式雖然能夠滿足,但是非常費勁,成本也比較高,更影響效率,出差錯的概率相當大。在小訂單特別多的情況下,給組爐次、組坯、組板造成很大困難,對快速交貨形成嚴峻挑戰(zhàn),按期交貨完成率下降。如果把全程協同的高級計劃排程、質量全程實時動態(tài)智能監(jiān)控、智能運營與決策支持等鋼鐵智能制造技術連接到湘鋼各軋制生產線已有的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MES),就能夠使這些障礙得以排除。
與離散式生產不同的是,連續(xù)式生產最需要解決的是物料跟蹤。一爐鐵水變成鋼水、變成鋼坯,首先必須隨時掌握它的流向;在流的過程中,它的物理信息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下一步,還要把營銷系統(tǒng)納入進來,實現價值流隨著物流走。然后是把研發(fā)系統(tǒng)納入進來,實現產品創(chuàng)新,這就不是一條生產線局部的事情了,而是拓展到整個企業(yè)組織,達成更加緊密的銷研產一體化。
湘鋼有關專家表示,2016年投入智能制造的資金,回報周期不會超過兩年,今后還將長期創(chuàng)效;智能生產線和智能車間建設,收回投資的時間也許要長一點,大概需要三到四年。
“智能制造將改變我們的商業(yè)模式,伴隨著對制造業(yè)理解的改變”,總經理曹志強曾經啟發(fā)全體中層以上干部,湘鋼的“精品戰(zhàn)略”迫切需要對接智能制造,如果真正抓住了這一重大機遇,必將促使企業(yè)發(fā)生質的嬗變與升華。
來源:蘭格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隨著我國北方供暖季的來臨,此前漲勢明顯的煤炭價格也備受關注。 2016/11/15